下一代互联网:谁是推动IPv6提速那只"手"

2010-04-27 09:26:07

  转载自:赛迪网

针对IPv6应用匮乏的情况,包括段晓东在内的一些专家提出,可从物联网切入,针对物联网应用开展IPv6单独组网。

  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,未来几年,物联网将大规模普及,应用物联网技术的高科技市场将达到上万亿元的规模,遍及智能交通、环境保护、公共安全、工业监测、物流、医疗等各个领域。

  物联网的发展对地址提出了大量的需求。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所互联网中心何宝宏表示,未来5年我国IP需求量为345亿,其中在移动互联网为10亿,物联网预计需求量为100亿,固定互联网为5亿,而按照IP地址33%的利用率来推算,我国未来IP需求量为345亿。而目前仅剩余的IPv4地址显然已经不能支撑物联网的发展应用。

  另一方面,随着三网融合工作的加速,对IPv6也提出了强烈的需求。“运营商开展三屏合一业务,需要将电视机、电脑和手机等终端互联,需要大量的IP地址,而且广电希望借助三网融合建设NGB,进入宽带市场,然而广电更加匮乏的IPv4地址却让其在开展宽带业务上捉襟见肘。”一位设备商人士向《通信产业报》(网)记者表示。

 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、CNGI专家委员会主任邬贺铨院士也指出,互联网电视的销量已经占到了平板电视销量的15%到20%,而且年增50%。三网融合使得电视机成为了网络终端,固定而非动态的分配IP地址的方式成为主要的地址分配方式,这就需要IPv6的支持。同样,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同样离不开IPv6的支持。

  不过,中国在IPv6地址的申请中也应注意,不要重蹈Ipv4时代的覆辙。虽然我国在IPv6的商用部署上领先于其他国家,而且作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,对于IPv6地址的诉求也更加强烈,然而申请到的IPv6地址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。

  据APNIC(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)最新数据显示,我国目前分配到的IPv6地址仅有63块,在世界上排第十八位,远远落后于巴西的六点五万块、美国的一点五万块、德国的九千八百多块和日本的八千三百多块。

  业内人士指出,我国应尽快建立IPv4向IPv6过渡的有效组织机制,制度与措施,明确时间表,从国家层面重视IPv6地址的申请。

  运营商在行动

  据记者了解,在政府推动下,我国三大运营商目前已攻克IPv6部分关键技术,在过渡策略选择上有了明确的方向,网络准备工作基本就绪。

  中国电信已经率先启动下一代互联网部署试点工作,全面而充分论证多种演进技术,实现端到端业务的开通、运维和保障,探索新的业务模式,寻求下一代互联网的最佳演进路径。目前,中国电信已经着手在湖南长沙、江苏无锡、四川成都以及广东广州四个城市进行IPv6试商用,并且下半年试点范围扩大至浙江杭州和山东济南。

  中国移动在2009,针对IPv6完成了承载网设备实验室内的规模测试,单机测试达912项,组网测试达396项;并且针对移动分组域进行了多项IPv6测试。段晓东指出,2010年,中国移动将以LTE、IMS和终端作为切入点,利用PNAT技术在IP承载网、移动业务网和IMS网络中展开现网试点工作。

  尽管如此,时间依然紧迫,因为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不容许运营商按照惯有的节奏进行业务布局,自上而下强行提速是必然的选择。

惠尔顿技术培训交流群

欢迎您关注惠尔顿官方公众号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公司名称:深圳市惠尔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
公司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R2-A栋

全国热线 & QQ:400 6886 502

技术服务:158 1467 4897(微信同号)

产品咨询:189 2529 2974(微信同号)

Copyright©2000-2022 深圳市惠尔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33555号-2

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6686号